樂水部落是泰雅族百年前因戰亂從南投遷徙移居於宜蘭的棲身之地,日治時代理番政策下族人被強迫集中居住在現今的樂水村。原名「濁水村」,1946年改名為樂水村。光復之初因本村是往返太平山林場與羅東間的輕便軌道必經中途站,因此鄉公所也曾設於本村,後來隨著1979年森林鐵路中止營運,鄉公所也隨之遷往下游部落-崙埤部落,本村曾有經的一時繁華也隨之回歸平淡。樂水部落是大同鄉內唯一不臨臺九省道的部落,聯外道路僅靠宜51縣道,正好讓樂水部落不致於受到太多的人為喧擾,進而保留了許多豐富的人文風情。
現今的族人多以種植高山蔬菜為主要產業,少數族人依舊保持採集、狩獵等文化,其中以偕家三兄弟致力於還原日治時代前家族的家屋遺址整治與場景還原,並依自身土地作為文化與生態保育的基地,基地內隨時可見山豬、獼猴、山羌、山羊、飛鼠、鳥類、螢火蟲等生物。而最重要的是族人推動文化保存與自然共享棲地,對於永續態度的落實在旅遊與生活之中。
智者,落實在生活的每個小細節,在探訪部落的過程中藝術家發現,族人會在箭竹筍產季時因獼猴與山豬侵襲與亂挖破壞作物,而搭建小型的營地(一張防水布)讓獵犬協助守衛竹林時休憩。
於是發想以『守護』為概念,傳達族人的對生活夥伴(獵犬)的照護與對野生動物的溫柔。
圖騰拓印一起守護家園,藝術家『邱憲章』以此為概念,展出期間,要約民眾一起拖印五百張泰雅傳統圖騰的彩布,一起守護樂水,這個被遺忘的部落。並取名『智者』